這個問題我就來解釋一下吧!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餐桌上少不了米飯,但要真正了解水稻是幾月份栽種的可能有多人說不上來。像城里人就不知道,知道的也比較少這很正常。因為他不從事種地所以也不知道,就是農村出生的年輕人也不知道的。南方一般在3月26號播種4月23號栽插這是比較早的,最遲在4月5號前后就要播種,5月7號栽種這是最遲的。按照過去說不栽五一禾這是過去的說法,現在天氣和過去不同,現在溫度越來越高所以可推遲一點。南方一年可種兩季水稻早稻和二晚。不能種三季,像海南就可種三季,因為海南四季如春沒有霜雪。過去制水稻種都是從海南繁殖,現在我們南方都可以繁殖雜交水稻種。這是我個人看法,不正確之處望各友友批評指正!
題主的問題有兩個,一是水稻的種植時間,二是水稻如何獲得高產?亮仔在浙江地區種植水稻,我們這里有雙季稻和單季稻,雙季早稻種植時間為3月底至4初,單季稻為五月中旬至6月初,雙季晚稻搶在早稻收割后種下,立秋前完成播種就可以了。
至于如何取得高產?我認為,要選好合適的品種、適宜播期播種、確定播量、正確肥水運作及病蟲草害防治。1、品種的選擇: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品種,且具有一定的抗倒抗病蟲能力。減少倒伏、病蟲害的發生,不僅增產,省事省力,也會降低存本。
2、適宜播期播種:水稻生長各個階段需要的溫度不同,溫度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其生長,不利產量形成。就像在抽穗開花期,最低臨界平均氣溫粳稻為20℃,秈稻為22℃,連續3天低于臨界溫度,易形成空殼和癟粒,當連續3至5天日平均氣溫高于35℃以上,也會造成結實率下降。而灌漿期的適宜溫度為20至22℃,溫度過高,會加快灌漿進度影響品質,溫度過低灌漿緩慢,甚至停止,適宜的溫度有利于提高結實。所以要根據當地氣候,確定適宜播期。
3、確定播量:畝用量種子或移栽苗數達不到,肯定沒有合適的穗數,也就達不到理想產量。我們的直播畝用種量單季稻為2.5斤,雙季稻為15斤,由于整地及出苗原因,一般會在此基礎加大用量,以保證出苗率,減少補苗。移栽稻,用種量為1斤1畝,移栽按照1.4米插6稞秧進行淺插,插得過深影響分蘗,以2厘米的深度為合適。
4、肥水運作:肥水運作準確,是水稻正常生長的基礎。水是維持水稻生命活動和正常生育的物質基礎,水稻需水有生理需水和生態需水,只要在分蘗期、拔節孕穗期和灌漿期滿足水稻的生理需水,其它時間進行干干濕濕管理。做到適時擱田,控制無效分蘗,防止倒伏。
水稻一生需肥營養元素有十幾種,主要需求大量元素氮磷鉀,其它的大量元素或微量元素一般土壤所含足夠。據實驗,吸收硅元素的數量也很大,適當施入硅酸肥料,能提高產量。在施好底肥的基礎上,施好分蘗肥和穗肥,分蘗肥和穗肥主要是氮肥,高產稻田的氮肥施入,基蘗肥與穗肥比例為(5~6):(5~4)。在分蘗期、拔節孕穗期和灌漿期,進行葉面肥或調節劑噴施,也會起到一定的增產作用。
5、病蟲草害的防治:病蟲草害嚴重不僅影響產量,也容易引起倒伏。整地進行精耕細作,改善田間環境,抑制病蟲草害發生,結合化學用藥,最大限度減少損失。
田間雜草發生嚴重,主要體現在直播田里。一般插秧田內,在插后3至5天,保護好水層,一次封閉用藥基本上就差不多了。而直播稻就需要“一封、二殺、三補”,封閉用藥在撒種后2天后進行,不能超過1個星期,保持細潤土面。二殺在稻苗3至4葉期進行,我們主要釆取藥液莖葉噴霧,之后灌水追肥。三補主要在水稻初擱田后進行,可用乙草凈拌肥施入,建立淺水層提高藥效。對于雜草嚴重田塊,可在5至7葉時,再進行一次藥液噴霧。
病蟲害防治,在苗期進行稻薊馬和稻象甲及條紋葉枯病的防治;中后期,要做好對紋枯病、稻曲病、稻瘟病,及稻飛虱、卷葉螟和二化螟的防治,特別在后期要注意稻飛虱的發生,做到急時防治,不然大量發生,前期的努力白費了。
在水稻生育期內,搞好田間管理,是取得高產的關鍵。今年,我的水稻平均畝產1500斤以上,一些插秧田由于插的過深,分蘗少,不然產量還會有所提升。以上也是我一年種植的經驗總結,希望能給有需要朋友帶來一定的參考。另外,我們還要做到適時收割,一般在黃熟末期或晚熟初期,太早沒熟粒多不利產量,太晚不利收割,也會影響米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