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式織布機
高陽紡織是我國北方的“紡織之鄉”。在位于高陽紡織商貿城內的高陽紡織博物館里,一臺臺老織機、一幅幅紡織圖、一件件紡織品 ,無不訴說著高陽作為我國北方“紡織之鄉”的悠久歷史。
事實上,高陽的紡織歷史,可以追溯到數百年前的明代。
明初,棉花 種植引入河北,到明代中后期,生活艱難的高陽農戶已種植棉花,紡線織布,以補充生活之不足。
隨著棉花種植面積的擴大,到明萬歷末年,高陽縣種棉、紡線、織布已遍及城鄉。
清代,高陽紡織得到長足發展,主要表現在印染技術上。當時,高陽織出的布不僅有藍、紅等各種色澤,還出現了扎染、蠟染工藝和許多新式花型圖案,受到周邊地區人們的喜愛。高陽逐漸發展為地區性紡織中心。
2. 老式織布機原理
織布機,又叫紡機、織機、棉紡機等,早期的織布機都是依靠人力帶動的織布機。無梭織布機技術自19世紀起就著手研究,自50年代起逐步推向國際市場。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許多新型的無梭織機陸續投入市場。無梭織機對改進織物和提高織機的效率取得了顯著成效,在世界各國被廣泛采用,并加快了織造設備改造的進程,許多發達國家無梭織機的占有率已達80%左右,出現了以無梭織機更新替代有梭織機的大趨勢。
3. 老式織布機原理動態圖
在織機上經紗從織軸上退出﹐繞過后梁﹐穿過經停片﹑綜眼和筘而到達織口﹐與緯紗交織形成織物??椢锢@過胸梁﹐在卷取輥的帶動下﹐經導輥后卷繞到卷布輥上。經紗與緯紗交織時﹐綜框分別作上下運動﹐使穿入綜眼中的經紗分成兩層﹐形成梭口﹐以便把緯紗引入梭口。當緯紗引過經紗層后﹐由筘座上的筘把它推向織口。為了使交織連續進行﹐已制成的織物要引離工作區﹐而織軸上的經紗要進入工作區。為要完成經﹑緯紗的交織﹐織機上必須有開口﹑引緯﹑打緯﹑卷取和送經五個基本動作﹐各由相應的機構來完成。
4. 農村老式織布機
(一)紡輪
紡輪主要是由陶質、石質制成的圓餅狀,直徑5厘米左右,厚1厘米,也叫“紡?!?、“專盤”,中間有一個孔,可插一根桿。紡紗時,先把要紡的麻或其他纖維捻一段纏在專桿上,然后垂下,一手提桿,一手轉動圓盤,向左或向右旋轉,并不斷添加纖維,就可促使纖維牽伸和加拈。待紡到一定長度,就把已紡的紗纏繞到專桿上。然后重復再紡,一直到紡專上繞滿紗為止,利用紡輪的旋轉把纖維擰到一起,并用同樣的方法把單股的纖維合成多股的更結實的“線”,要紡的紗線原料一端在紡桿上,搓捻紡桿,紗線就源源不斷地紡出,并纏于紡桿上。紡輪是我國古代發明的最早的捻線工具,是紡車發明前人類最重要的紡紗工具。從全國大量出土的紡輪來看,新石器時期人們喜歡在紡輪上紋飾圖案,主要有同心圓、漩渦、對頂三角、平行直線、短弧線、卵點紋等。
(二)紡錘
紡輪是紡錘的主要部件。在紡輪中心小孔插一根兩頭尖的木質直桿,即是紡錘。紡錘是紡輪與直桿結合后的產物。紡錘也稱“專桿”,將野生麻等剝出的一層層纖維連續不斷地添續到正在轉動的紡錘上,一根根植物纖維紗條便產生了,這種紗條合并捻制成的線可以編織漁網、套索、籃子、系罐、制衣乃至建房。紡錘是紡織手工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三)紡墜
紡墜是紡錘的發展形式。早期的紡錘比較厚重,適合紡粗的紗線,新石器時代晚期紡輪變得輕薄而精細,可以紡更纖細的紗。紡墜的形狀也由單一的圓形變為多種形狀,如圓形、齒輪形、球形、錐形、臺形、蘑菇形和四邊形等。紡墜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原始社會的紡織生產,對后世紡紗工具的發展也具有十分深遠的影響。
(四)原始腰機
原始腰機是世界上最古老、構造最簡單的織機之一,早在新石器中晚期已出現。浙江河姆渡遺址、良渚文化遺址、江西貴溪春秋戰國墓群中都出土了一些腰機的零部件,如打緯刀、分經棍、綜桿等。陜西西安半坡遺址出土了許多紡線用的陶紡輪,用陶紡輪紡好一定量的線后即可織布。當時人們織布使用的工具是水平式踞織機,又稱“原始腰機”,原始腰機工作時要“席地而坐”、“掛腰足蹬”、沒有機架、卷布軸的一端系于腰間,雙足蹬住另一端的經軸并張緊織物,用分經棍將經紗按奇偶數分成兩層,用提綜桿提起經紗形成梭口,以骨針引緯,用打緯刀打緯。腰機織造最重要的成就是采用了提綜桿、分經棍和打緯刀,在云南石寨山遺址出土的漢代銅制儲備器的蓋子上有一組紡織鑄像,生動地再現了當時的人們使用腰機織布的場景。
5. 老式織布機梭子圖片
梭子頭是江山話,傻子的意思,不是貶義,直譯:傻子頭。就是傻子意思。 這話不能直譯,要按照江山方言的語境來翻譯,直譯為:傻子頭,大聰明的意思。
另外一種意思是梭子頭發型。梭子是一個穿線用的木制器件,呈兩頭尖的橢圓狀中空,可把紗線置于腔內穿過紡織紗線輪。是織機上載有紆子并引導緯紗進入梭道的機件。它在傳統織機上作間斷式往復運動。梭子的形狀和結構還與紆子的結構、補緯的方式和梭子在梭道中的運動性質有關。普通織機使用的梭子,紆子插在裝有彈簧片的梭芯上,梭芯用底板彈簧支持。
6. 老式織布機各個配件的名稱
下單(胚布) 整經 漿紗 自接 織布 胚檢 成品胚
下單(色織)整經 染紗 漿紗 穿綜 上機 織布 胚檢 色織
整經:
將原紗(筒子紗)透過紗架轉換成經紗(Beam)的一步過程,分原紗整經、色紗整紗及部份整經三種 漿 紗:
漿整經完后的Beam或染后的Beam(經軸紗)掛在漿紗機的紗架上,透過漿槽內的漿液→烘干用的 錫林→分紗架分層→整合成織布Beam 。
主要作用:將原紗的纖毛經過漿液的壓縮,使纖毛伏貼不致于在織布機上因摩擦起棉球 穿綜:漿原紗穿過停經片、綜絲及鋼筘等三樣附屬配件以便于織造停經片:防止經紗斷裂的感應設備之一,配合停經桿即可完成感應。
綜絲:改變織布織紋的設備之一,配合織機的桃盤、提綜即可完成織紋變化。
鋼筘:配合緯紗的輸入及提綜的變化即可完成織布的動作
上機:將穿綜穿好的軸紗透過上機車的載運,掛在織布機上的一種動作 。
自接:漿紗后的Beam不必透過穿綜而直接以打結機的動作完成,其結果與上機一樣。
織布:將已穿好的軸紗于織布機上配合緯紗的輸入及織布機的運轉來完成織布的動作 。
胚檢:織完后的布經過胚檢人員以CNS檢驗標準來完成檢驗動作,以了解織布完成后之品質狀況,以利胚布投染之功能。
7. 老式織布機織布視頻
是圍巾嗎,教你最簡單的一種針法 1)用最粗的棒針約10mm, (也可將粗的圓形筷子的一頭稍削尖來代替) 2)冰條棉或粗毛線。
3)織圍巾 一 起針:左右手各握1根針, 第一步:1、打個6cm長的活結,套在左針上, 2、將短的那頭線置于針的外側,長的那頭在內側; 第二步:1、將右針頭往下插進左針的線圈里, 2、將長的那線從右針下繞到右針上, 3、然后將線從線圈中挑出、這樣就起好了第1針, 重復2、3、就起好了第2針,如此反復起19針左右。先學下針織法:1、將右針頭“往下”插進左針的線圈里, 2、將長的那線從右針下繞到右針上,然后將右針和線從線圈中挑出。二,織圍巾: 第一行:第1針 邊針不織; 第2-19針 全部都織下針; 第二行:以后每行、每針都按第一行織。反復循環織到自已需要的長度后就可收尾。(一般長度在160-200cm左右) 三:收尾(邊): 1):邊針不織。2):2針并織1針,并將前1針 蓋到這針上的針, 3):2針并織1針,并將前1針 蓋到這針上的針, 按2)重復直到收到最后1針,將線剪斷后挑出。
8. 老式織布機值多少錢
去舊貨市場淘 很便宜的!幾十塊錢到一百多不等
9. 老式織布機多少錢一臺
75織布機是老式的棱織機,噴氣織布機是80年代繼棱織機后發明的新織機,它不用棱子,具有產量高,門幅寬等特點,后逐步代替了老式的棱織機。